一個地區(qū)的交通發(fā)達與否,是這個地區(qū)經濟發(fā)達與否的重要體現。同時,交通的發(fā)展切實關系到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然而由于青藏高原地帶海拔高,空氣稀薄,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歷史上與外界的聯系也就一條馬幫商人行走的茶馬古道而已。走上平坦寬闊的路,發(fā)展全面立體化的交通,曾是雪域高原人們千載的夢想。打通雪域高原與外界的聯系,既充滿了光榮也布滿了荊棘。
川、青藏公路:一代業(yè)績永垂青史
在拉薩市區(qū),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匯合處,屹立著一塊建成于1984年的“川藏青藏公路通車紀念碑”。 碑文寫道:“世界屋脊,地域遼闊,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兩路,跨怒江攀橫斷,渡通天越昆侖,江河湍急,峰岳險峻。11萬藏漢軍民筑路員工,含辛茹苦,餐風臥雪,齊心協(xié)力征服重重天險。挖填土石3000多萬立方,造橋400余座。五易寒暑,艱苦卓絕。3000志士英勇捐軀,一代業(yè)績永垂青史。”
1954年12月25日,全長4360 公里的川藏、青藏兩條公路同時通車拉薩。始建于1950年4月的川藏公路沿線地質結構復雜、自然條件惡劣,其修建是世界公路史上罕見的工程。而同年6月動工的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凍土區(qū)全部鋪設黑色等級路面的公路,被稱為“世界屋脊上的蘇伊士運河”。
川藏青藏公路勝利通車拉薩,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改變了西藏人背畜馱的原始運輸方式,把西藏和祖國內地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開辟了西藏交通的新紀元,被西藏人民頌之為“彩虹”,譽之為“金橋”。
同時,川藏青藏公路的勝利通車,掀開了西藏現代交通建設的序幕。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國家陸續(xù)修建了新藏、中尼、滇藏等干線公路和大批縣鄉(xiāng)、農村公路,加快了通縣油路和農牧區(qū)通達工程建設的進度,西藏公路交通運輸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07年,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86多萬公里,比1959年的0.73萬公里增加4.13萬公里,公路建設“三縱兩橫六個通道” 的總布局已具雛形。
青藏鐵路:“世界屋脊”并非遙不可及
美國火車旅行家保羅·泰魯曾在《游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
有一層意思他是對了的,那就是在沿線最高站點海拔達5072米,經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連續(xù)多年凍土區(qū)550公里以上的高原地帶修建鐵路,只能用艱苦卓絕來形容。
2002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拉段全線正式開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鐵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昆侖山隧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車站……一個個世界之最見證著筑路的艱辛。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順利通車運營,從此“出國容易進藏難”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通車當天,古城拉薩家家戶戶都掛出國旗,拉薩火車站更是花團錦簇,彩旗飄揚,青藏鐵路通車,受益最大的正是西藏人民。
通車當天,海外媒體盛贊青藏鐵路的報道也把這一鐵路建設史上的壯舉廣為傳播。英國《衛(wèi)報》說“這條鐵路正是中國的‘敢為’精神的最佳例證”;西班牙《先鋒報》贊揚“無論從技術角度、周邊自然環(huán)境,還是從對西藏及整個喜馬拉雅地區(qū)產生的影響和結果來看,青藏鐵路的建設都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法新社說“中國提供到拉薩的低價火車票,讓更多普通老百姓能承受到‘世界屋脊’旅游的費用。”
伴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運營,西藏旅游業(yè)勢不可擋的發(fā)展態(tài)勢讓其坐牢了支柱產業(yè)的地位。2007年,西藏實現旅游總收入48.52億元,旅游創(chuàng)匯收入13529萬美元。1980年,旅游總收入僅相當于西藏GDP的0.002%,到2007年卻提高到了14.2%。
高原民航:“空中金橋”更開闊
在每一天太陽\升起的地方\銀色的神鷹\來到了古老村莊\雪域之外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仙女般的空中小姐\翩翩而降\祖先們一生也\沒有走完的路\啊神鷹啊\轉眼就改變了大地的模樣……
一曲《向往神鷹》最真實地唱出了藏家兒女的感慨。
1965年3月1日,民航拉薩航站組建成立,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通航,揭開了 “地球第三級”的神秘面紗。自1965年開航以來,拉薩貢嘎機場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機型由開航時的渦輪螺旋槳式伊爾18,到1983年被渦輪噴氣式波音707機型取代,1992年更新為波音757,1998年11月又增加了A340大型客機;航線由通航時的1條增至目前的10余條,其中包括1條拉薩至加德滿都國際航線;2001年5月,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際,國家投資近3億元的拉薩貢嘎機場改擴建工程破土動工,新擴建的停機坪能同時停放5架A340或7架波音757飛機。如今,一座花園式的現代化空港已屹立在雪域高原。
1992年12月2日,投資1億多元的西藏昌都邦達機場破土動工。邦達機場海拔4334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令人感動的是這樣一組數據,空軍工防八處在承建這項援藏工程的大會戰(zhàn)期間,千余名官兵共吃掉1000片一瓶的黃連素300瓶。工程竣工時,昌都陸軍醫(yī)院派人為官兵作體檢,80%以上的官兵心臟有毛病,90%患有各種高原性疾病,與剛上高原時相比,平均體重下降了15.8公斤。其實世界上沒有奇跡,所謂的奇跡就是在惡劣環(huán)境下令人肅然起敬的“老西藏精神”。
2006年9月,繼拉薩機場和昌都機場后,西藏的第三個民用機場——林芝機場正式通航。“十一五”期間,西藏還擬新建阿里昆莎機場;改擴建昌都邦達機場;進行拉薩貢嘎機場飛行區(qū)改造及配套工程;恢復日喀則和平機場通航,一切相關工作都井然有序地開展著。
“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發(fā)展高原交通事業(yè),西藏各族兒女沒有畏懼過荊棘,因為,光榮在驅使我們不斷前行,乘著夢想的翅膀,雪域“神鷹”將飛得更高、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