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8909 6049
咨詢熱線:08:00-23:00
大昭寺(中文拼音:Da Zhao Si英文譯音:Jokhang Temple)是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也是幾乎每一個旅行者都同意的觀點。
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筑,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guī)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數(shù)歸屬于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歷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確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里舉行的。
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huán)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huán)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xiàn)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大昭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文物,為藏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此外,在大昭寺門前廣場上樹立的唐蕃會盟碑見證了漢藏人民的深厚友情,種痘碑(為紀念清朝乾隆年間中央政府向西藏人民傳授種痘方法以防治天花所立)則見證了中央政府對西藏人民的關懷。
大昭寺金頂--底層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在平臺上遠眺:布達拉宮,那輝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俯視:大昭寺廣場人流潺動,可盡覽充滿藏族生活氣息的八廓街。夏天這里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
可獨自一人,避開參觀高峰時間,一大早隨轉經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燈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大昭寺位于舊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或三輪車在藏醫(yī)院下車,朝大昭寺廣場方向走。